十四年扬中河豚节 从美食节到城市文化名片的华丽嬗变

2017年06月12日 18:12  新浪城市节庆_原创

  从“江鲜美食文化节”“小试牛刀”,到“长江河豚美食节”“渐入佳境”,再到“河豚文化节”“大展拳脚”。4月28日,第十四届扬中河豚文化节闭幕。

  在短短14年间,曾经默默无闻的江中小岛扬中,依托河豚这一独具特色的媒介和载体,成为名扬四海的“中国河豚岛”。2004年至今,每年3月至4月的河豚节,已然成为扬中人心中里程碑式的节庆经典。

  从“待字闺中”到“扬帆起航”

  14年前的2004年,一场名为“江鲜美食文化节”的活动在一个名为“扬中”的江中小岛悄悄开幕。此后,每年的烟花三月,扬中的河豚节都会如期而至,这个月也就成了扬中的节庆月。

  首届河豚节还没敢把摊子铺大,活动内容也只有开节仪式、河豚文化论坛、评选特色饭店等寥寥6项;到第五届时,就开始尝试走出去,在北京、上海、南京开展市外联办活动;到第八届时,一场驻华使节夫人寻访“中国河豚岛”的活动,进一步打响了“扬中河豚”特色城市名号,让扬中走向世界……

  河豚有毒,有奇毒必有奇鲜,故又有“拼死吃河豚”之说。过去,人们只是隐约闻听长江中下游一带有人敢吃河豚鱼,却不知在哪里。在外闯世界的扬中人也都有过这样的尴尬——别人问是哪里人?答:扬中。人家便说,不错不错,扬州是个好地方,让人哭笑不得。而随着一届又一届河豚节的举办,为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江中小岛——扬中“打开了一扇窗”,就连大诗人李白“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名句,也被海内外食客改造为“烟花三月下扬中”,一字之差,两重天地。

  何百彩,市河豚协会会长,参与了历届河豚节的筹办工作。“在举办河豚节之前,很多人都不知道地图上还有一个城市叫扬中,旅游业更无从谈起。”何百彩说,扬中位于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中下游,四面环江,一直是优质鱼类活动的地带,其中河豚、刀鱼更是闻名于世。“举办这一节庆的初衷,就是以‘长江三鲜’为切入点,以特色的饮食活动打造扬中城市品牌,促进河豚文化交流,推动全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那年‘江鲜美食节’组织规模还不是很大,内容相比现在也不算丰富,只是举办了江鲜烹饪操作大赛、评选江鲜烹饪师以及特色江鲜饭店授牌等活动。回忆起首届江鲜美食节的举办,何百彩记忆犹新。这次的节庆尝试,不仅让“藏在闺中无人识”的扬中小小地火了一把,而且还带动了全市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期一个月的节庆期间,共吸引海内外宾客约2.5万人次。

  如今,随着一届又一届河豚节的成功举办,扬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凭借神秘的河豚文化,城市“全域旅游”魅力彰显,今年的河豚节期间,通过举办“长江颂”民俗活动、第七届“寻访中国河豚岛自驾游”等系列节庆活动,全市共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节庆效应可见一斑。

  文化底蕴,“节庆”灯笼照亮发展路

  扬中有着“中国河豚文化之乡”的美名,是河豚文化的发源地、集聚地和重要的传承地,扬中河豚食俗也入选江苏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从2004年的首届“江鲜美食文化节”到2017年的“河豚文化节”,文化主题贯穿始终。第十四届河豚文化节更是将“文化”体现地淋漓尽致。开幕式上,一场以“感恩长江、守护长江、祝福长江”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演出《长江颂》充分展示了扬中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令市内外游客印象深刻。

  举办河豚节,做大“河豚经济”’,传承河豚文化、推动产业惠民,如今已成为扬中百姓点赞率最高的实事。在扬中餐饮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全年效益看河豚。不仅是餐饮行业,河豚节产生的经济效应全面延伸至扬中的一、二、三产业,照亮了一条节庆创富路——

  14年的节庆期间,全市累计其中签约项目近400个。在14年间,扬中建成了水产产业带、观光渔业带,成为全国河豚交易集散地和华东最大的江鲜水产交易中心;扩大与江鲜相关的秧草、竹笋、马兰等农产品种植,秧草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万多亩,种植农户达2万多户;发展江鲜烹饪培训业,累计培训1200多人次,报名者北到黑龙江、西到甘肃、南到广州,十分踊跃;旅游业从无到有,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特色旅游礼品包括咸秧草、苦瓜茶、竹编工艺的销售额保持稳步增长……

  回归本土,打造百姓自己的节庆

  河豚节,扬中百姓享受的不仅是味蕾,鼓起来的不只是腰包。在今年河豚节期间开展的“幸福美味年年送”活动中,扬中市14家河豚特色饭店烹制了67份河豚美食,通过彩虹义工团的志愿者们分送至6个镇(街区)的敬老院,让全市412名孤寡老人免费品尝到了特级河豚大师烹饪的河豚美食。

  这样的活动,自2013年以来已连续开展5年,吸引了全市餐饮企业和社会爱心厨师的广泛参与,“幸福美味”活动也成了扬中河豚文化节的品牌公益项目,市民纷纷“比心”。

  此外,为彰显“还节于民”特色,用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改善长江生态环境,每年河豚节期间,扬中还举办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目的就是要唤起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让长江名贵鱼苗回归“母亲河”。

  今年河豚文化节开幕式上,带着5岁孩子到现场体验放流活动的张女士就对政府举办的这种公益活动表示肯定,她认为,这样的公益活动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是一种对自然“敬畏心”的代代传承。

  也正是随着增殖放流活动的连续开展,不断为长江渔业和生态资源的恢复注入了生机。来自市农委的数据显示,自2002年首次开展长江珍贵鱼苗增殖放流活动以来,该市已累计向长江放流珍贵鱼种2000余万尾,其中放流的河豚亲本及河豚鱼苗总量就达1300余万尾。

  如今,这一节庆已不仅是河豚节,是文化节、公益节,更是扬中的名片与发展引擎。岛还是那片岛,却因为河豚的美名更加富有魅力。“河豚效应”,也让曾经籍籍无名的江中小岛,完成了一次华丽的嬗变。

  来源:凤凰江苏

  节庆-节庆网-中国节庆全国交流大会官网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