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渔文化实现面向全国的跨越(2)

2016年10月31日 11:08  新浪城市节庆_原创

  《渔文化》杂志具鲜明的“渔”特色,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它有力地宣传了宁波,提高了宁波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成为宁波海洋与渔业文化一张靓丽的名片。2009年始作为宁波市档案馆馆藏资料。2015年,《渔文化》从季刊改为双月刊。

  2、编辑出版各类渔文化研究书籍

  12年来,宁波渔文化促进会组织以宁波为主的全国热心渔文化事业的教授、学者等,编辑出版了《渔文化研究》、《渔文化美食》、《渔文化大观》《象山海鲜菜谱》《象山渔乡民间故事》、《象山妈祖文化述略》、《中国第一渔村——石浦东门岛》、《象山海鲜诗词一百首》、《象山海鲜月月鲜》、《宁波渔文化•邮票珍藏集》、《象山渔文化•邮票珍藏集》、《象山海鲜十六碗》、《象山白鹅文化节》等书籍,共计近千万字。渔文化研究丛书与研究文章,来自于基层一线的渔文化材料的积累,这些研究资料广泛介绍海洋渔文化知识,为渔文化保护、传承,深入开展渔文化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渔文化研究》《渔文化美食》等书籍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被国家图书馆与北京图书馆、台湾海洋大学图书馆等收藏。

  3、其他研究成果

  宁波渔文化促进会组织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专家学者,通过收集整理宁波渔故事,完成论文《宁波渔故事的文化特征与开发性保护研究》;通过重点分析休闲渔业与建设新农渔村的关系,完成论文《基于海洋型休闲渔业发展模式的宁波新农渔村建设研究》。前者发表于《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后者公开发表在《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2015年第9期。探索互联网时代渔业发展的论文——《渔网连上“互联网”象山传统渔业迈向转型路》发表于中共宁波市委机关刊物《宁波通讯》 2016年8期,受到读者关注。

  三、采用巡回展、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服务基层。

  1、开展渔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海洋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

  宁波渔文化促进会以海洋渔文化研究为载体,通过个性化特色教育,为沿海学校的教育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丰富沿海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沿海学校的办学品位,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沿海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接触海洋渔文化的机会,让学生体验了多种生活,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毅力。

  2011年,象山渔文化研究会与县电视台、学校配合,举办了“海娃娃讲渔故事”比赛,将渔故事改变成课本剧,搬上舞台演出,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其中石浦小学承担的《海洋渔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整合》课题获得浙江省教育科研一等奖。

  2012年5月2日,东门中国渔文化艺术村对外开放。开放以来,先后接待了数万名学生前来参观体验。

  2014年,象山县小学开设渔文化教育地方课程。面向中职学校遴选5个涉海特色专业群,进行重点建设。完成编制象山县小学渔文化地方教材,鼓励普通高中开发渔文化校本课程,开设渔文化选修课。

  2015年,象山县中小学校开设渔文化教育地方课程,形成完整的渔文化教育地方课程体系,基本建成宁波市重要的海洋职业技术教育基地。渔文化教育已成为象山教育改革和学校特色发展的品牌项目。筹建海洋馆(延昌小学),积极推进渔文化普及教育。推进宁波海洋职业技术学校船舶检验、船舶驾驶、轮机管理、海鲜烹饪、涉海旅游等学科专业建设,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综合改革。结合中国开渔节,规定每年9月为渔文化活动月,开展渔文化教育活动。学唱渔文化歌曲(童谣),学讲渔文化故事,要求小学生会唱两首以上象山渔文化歌曲(童谣),会讲3个以上渔文化故事。通过象山教育网等平台,广泛宣传渔文化知识,营造良好渔文化教育氛围。象山中学、象山二中、丹城二中、延昌小学等学校都将海洋渔文化渗透到各学科,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核心价值教育。渔文化促进会会员常被多所学校邀去作海洋渔文化专题讲座,受到师生的欢迎。

  2、举办各类培训班,推广传播渔文化。

  宁波渔文化促进会有关专家为青年干部培训班开讲渔文化课程;举办导游渔文化培训班;给石浦镇南向村渔民讲渔故事;参与东门渔文化艺术村举行的海洋渔文化校本课程建设;在残疾人培训班上为残疾人讲述渔文化故事等等。

  为了普及和传承渔文化,促进会从成立之初就关注和重视学校教育,几年来宁波市渔文化促进会有关专家采取巡回展、讲座、授课等形式,以点带面,以象山为主,进行渔文化进校园活动和各类培训与讲座,受到普遍欢迎,对普及、弘扬海洋渔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推进渔文化产业发展。

  宁波渔文化促进会把渔文化产业化作为重要使命,大力支持各县(市)区发展渔文化旅游、渔文化节庆和海鲜餐饮业等产业。

  一是促进渔文化与旅游的结合。配合有关部门,在禁渔期划定专门的近海休闲渔业海域,支持发展休闲捕捞、垂钓和渔家乐项目,让更多的游客到渔区和海上“当一回渔民”。我市现有休闲渔业超百家,面积逾5万亩。

  二是促进渔文化与餐饮业的结合。探究海鲜特点,提升象山餐饮文化品位牵头编辑出版《象山海鲜菜谱》,图文并茂介绍100多种宁波海鲜资源及烹饪方法,引导海鲜餐饮业丰富渔文化内涵,进一步打响宁波海鲜品牌。象山海鲜种类繁多,肉肥味美。会员们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探究海鲜特点,提升象山餐饮文化品位,举办海鲜美食节,受到广泛关注。编辑了《咏鱼诗词300首》,让读者体会鱼美食的丰富内涵。会员还在渔民在挖掘民间菜肴的基础上,挖掘鱼美食的文化底蕴,赋以诗词典故,以其独特的韵致给海鲜增添了许多情韵,带来乐趣,也带来了美的享受。海鲜十六碗是象山的一个品牌。为了打响海鲜十六碗的品牌,会员分别作诗推广,让每一碗菜都配有一首诗。美味与诗意相得益彰。让游客读读诗词,吃吃海鲜,达到味美诗美两全其美的美好境界。为了充分展示象山得天独厚的海鲜资源和丰富的渔文化内涵。2007年,宁波渔文化促进会与象山渔文化研究会策划的象山海鲜千鱼百螺宴在开幕式上隆重推出。千鱼百螺宴由一条长5.2米、宽1.3米的木制帆船和15只60厘米长的小船为器皿组合而成。整个作品品种丰富而有张力,造型呈现出美观大气、气势宏大的感觉,象征着象山的一艘艘出海的渔船在宏伟壮观的碧蓝的海面上满载而归,带来了充足的鲜美海货,喜获大丰收。“千鱼百螺宴”因此荣获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三是促进渔文化与节庆活动结合。大力支持和配合各地办好渔文化节庆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参与指导县(市)区举办的各类“渔”节庆活动有:象山县三月三踏沙滩、国际海钓节、海涂节、中国开渔节、象山海鲜节、象山紫菜节、梭子蟹节;宁海县的蓝色构想专栏、宁海鲜画册、宁海八鲜节、三门湾论坛;余姚的牟山湖大闸蟹休闲节;“鄞州杯”锦鲤大赛暨观赏鱼精品展;东钱湖的东钱湖湖鲜美食节、冬季开捕仪式、宁海越溪跳鱼节和余姚的中国甲鱼节。

  在渔文化促进会的大力推动下,宁波市渔家文艺在省、市以至全国多次获奖。1986年9月,舞蹈《酒与火》参加省首届音乐舞蹈比赛获二等奖;1996年9月,双人舞《挂灯》全国第六届“群星奖”舞台舞蹈决赛银奖;《象山渔鼓》荣获中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表演奖;《陈老大的心事》获浙江省曲艺新作创作金奖和表演金奖;象山小唱《三月三赶小海》获浙江省创作银奖、表演银奖;《海涂经》获浙江省第三届曲艺创作银奖;《石浦老街》歌曲获浙江省创作银奖、表演银奖。促进会有关专家创作的10余首歌曲,例如《渔港古城》、《海钓》、《海鲜十六碗》、《海纳百川》、《蓝色文明人类共享》等。其中《渔港古城》拍成了DV片,在休闲渔船上播放,深受游客欢迎。

  五、促进渔文化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宁波市渔文化促进会支持和配合有关渔文化企业在发展渔民画、鱼拓画、船模和其它渔文化工艺品等方面的发展,努力促进渔文化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成立宁波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指导帮助该公司在江东区和丰创意广场成立宁波渔文化产业创意园,提出了渔文化产业创意园发展规划。

  成立宁波海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促进渔文化与市场有机结合创建平台。

  赴海岛渔村、企业调研,指导企业运用渔文化元素推动旅游业发展。近年来,渔文化促进会有关同志先后应邀赴涂茨、石浦、西周、新桥等地调研,指导当地运用渔文化元素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有关会员先后担任海洋酒店、宁波渔商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宁波仙子谷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宁波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八仙过海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宁波港海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担任顾问,指导渔文化产业的发展。

  联合举办第三届中国甲鱼节品牌甲鱼产销战略论坛。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员祥带领秘书处同志前往余姚,指导、联合举办第三届中国甲鱼节品牌甲鱼产销战略论坛,共同探讨当前品牌甲鱼产品在生产、销售、流通和宣传、服务环节中面临的新问题,交流成功的经验,提出产销对接的新思路。

  主办《全国鱼拓书法邀请展》。2015年9月,宁波市渔文化促进会出资主办了全国鱼拓书法邀请展。来自全国各地的28位鱼拓书法艺术家汇聚象山,六十余件鱼拓书法作品亮相展厅。为市民搭建了一个从艺术的角度了解感受艺术的平台,也为全国各地鱼拓书法艺术家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和风采的舞台。会后出版了《全国鱼拓书法作品集》。

  12年来,宁波渔文化工作者数年如一日,对当地的渔文化资源进行深入调研、提炼、整合,让浓郁渔文化的海洋旅游和海洋休闲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在全球化今天,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构成了竞争的软实力。仅以鱼拓技艺为例,一条鲈鱼买来也就20元,通过普通的鱼,变成鱼拓画,画的价值就可达到2000元左右。现象山渔文化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达12万人,年市场营业额超过达数十亿元人民币。渔文化已成为推动宁波社会经济快速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

  来源:中国渔业协会

  节庆-节庆网-中国节庆全国交流大会官网

[上一页] [1] [2]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