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步县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2014年03月07日 14:35  红网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是一个内涵深刻而又广泛的话题。湖南省城步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早在四千多年来,就有勤劳智慧的苗侗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古朴神秘的巫傩文化和苗风苗俗一脉相承,衍生了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吸引着众多民族文化爱好者、专家慕名而来,千方百计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一、城步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城步民族文化形式多样、独具魅力。历史文化有蜿蜒曲折、风浊雨蚀的长安营古城;深藏山中、古朴典雅的长安大寨民族村;岁月洗礼、雄伟壮观的蓝玉故里、荣昌风雨桥、孔圣庙等等。民俗文化有浓郁独特、引人入胜的长鼓舞、芦笙舞、山歌、傩舞,还有悠扬婉转、情深意长的嫁女歌与贺郎歌……城步山歌、谚语、民间故事不计其数。城步民族节日十分丰富,苗族有春节、元宵、过苗年、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侗族有春节、元宵、春社、三月三、乌饭节、端午、六月六、中秋、重阳等。这些节日活动都与民间流传的美动动人的故事息息相关,极具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此外,城步民间体育活动种类繁多、风趣活泼,主要有武术、荡秋千、抢花炮、耍龙灯、挤油尖等,宗教文化有傩戏、庆鼓堂等。

  近年来,城步加快整合民族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民族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和空前繁荣,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近年来,城步县共收集各种山歌12万首、谚语1.2万条、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5000余个、民间音乐200余首、民间戏剧舞蹈50余个。编译出版了《情歌精选》、《城步苗族风俗歌集》等一批反映苗乡风土人情的小册子,制作了《庆鼓堂》、《挤油尖》光盘、录像等影像资料。《中国湖南城步青衣苗人语》概述了城步苗族语言的发展演变,填补了湖南苗族语言空白。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制定出台了《城步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力度,成功将“油茶习俗”、“贺郎歌”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城步吊龙”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城步吊龙”荣获第十届中国民族文艺山花奖舞龙大赛金奖和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

  二是民族文化有效传承创新。城步不断加大民族歌舞和文化传承人培训力度,将已列入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其他具有苗文化特色的项目进行文化传承人培训,全力叫响“文化魅力独特”新城步这张名片。同时,注重传统民族文化创新,以城步贺郎歌格调为基础创作的民歌《挑担茶叶上北京》曾赴京演出,《油茶舞》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业余艺术观摩演出,“城步吊龙”参加了上海世博会湖南馆的开幕演出,赢得了广大国内外观众及国际友人的广泛赞誉。

  三是民族文化日益繁荣发展。近年来,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杨氏官厅”里的杨氏始祖杨再思及其后裔的塑像和画像进行重塑,并将其申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期在“杨氏官厅”隆重举行杨家将公祭仪式,大力弘扬杨家将爱国主义精神。组织人员摄制了《醉寨》、《锦绣苗乡》、《美丽的传说从这里开始》等红色旅游风光片和电视专题片,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推介城步的红色历史,使红色旅游成为拉动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推手。同时,通过积极搭建节庆平台,成功举办了“南山杯全国风筝精英赛”、“中国城步首届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艺术节暨第13届‘六。六’山歌节”、自治县55周年庆典,并与广西龙胜、三江和怀化通道县定期举办“中国大桂林·湘桂原生态风情节”,有力地提升了城步对外形象和旅游知名度。

  二、民族文化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广大群众对民族文化认识不够。城步自古素有歌舞海洋之称。以前在苗族民间寨寨有对歌楼、人人跳芦笙舞、户户传歌声、人人会吟唱。如今会唱苗歌、山歌者屈指可数;以前每逢节日,苗乡村村寨寨男男女女欢歌起舞,打陀罗、打泥脚、打水仗等少数民族文化节目屈出不穷,而今各种活动很难见到,被称为最精美服饰之一的苗族服装几乎绝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退出群众生活舞台,很多文化节目已处于配角装饰地位,长此以往,传承上千年的优秀民族文化艺术将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让人们悔之莫及。

  二是民族文化队伍后继乏人。城步现有文化工作队伍专业不强、数量不足,难以跟上新时期新形势下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节拍和需要。加之基层文化工作者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低下,文化部门工作人员普遍老化和中层业务管理人员缺乏现象尤为突出。

  三是民族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因民族文化基础设施缺乏有力的保障和财政支撑,目前,全县无文化活动场所、无娱乐设施的村居占所有村居的60%以上,在苗族、侗族地区保留或修建民族特色钟楼或鼓楼的村寨越来越少。每逢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出现广大苗族、侗族兄弟姐妹们无人问津、无人主持、无人管理,严重制约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进程。

  四是民族文化活动经费不足。城步县民族文化活动经费投入比较有限,一些民族传统节日多为自发性民间活动,节目档次偏低,文化品味不浓,艺术升华不高,吸引力不大,未能形成文化产业。

  三、加快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出路

  当前,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先进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切实加强民族文化建设,全力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为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贡献。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自治权限,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加快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市场经济要求的运作机制,自上而下建立各级党委、政府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司负职的加快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紧密配合,创新方式,加快实现民族经济工作与民族文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有效结合、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增强文化发展后劲。要加大对民族文化发展的资金投入,将有限的财力向民族文化事业倾斜,形成党委政府主导、各族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要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加快建立多元投资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资民族文化建设,鼓励各族群众组建电影放映队、业余剧团等等,大力推行各级党委政府“以奖代补”扶持政策。同时,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全力组织退休老同志、专家、文化站辅导员对本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调查、收集、挖掘和整理,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申报,充分挖掘保护民族特色文化,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步伐。

  三要坚持多措并举,加快培养民族文化人才。人才是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基础。当前加快民族文化发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大力培养民族文化人才。一要加大民族文化干部的培训力度,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民族文化干部队伍。二要发挥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积极作用,鼓励和支持民间协会、民间文艺组织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村(居)文化管理员队伍建设新路子,逐步形成一支积极向上、功底深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文化队伍。三要重视民族文化进课堂。要从孩子们抓起,从中小学教育抓起,让少数民族文化进机关、进村居、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民族文化,从而牢固树立珍惜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良好意识。四要加大培训民族文化专业人才,不断扩大专业人才队伍。要通过加举办民族文化培训班,对民族地区传统灿烂的民族文化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同时,想方设法为从事民族文化工作的专业人才提供必要经费,创造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不论是对于培育民族文化新人,还是传承、发展和创新民族文化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要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构建民族文化生态圈。要以实施《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契机,以苗乡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依托,统筹合理规划,加大开发力度,努力将全县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同生态旅游巧妙结合起来,并注入现代元素,使之更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和欣赏习惯,迅速打开市场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加快建立以两江峡谷、汀坪蓬洞两线为轴心的民族文化生态圈,全力开发桃林苗族风情村、长安大寨侗族风情村和团心寨文化风情村,在巫水河畔建立全市最大的综合性民族文化主题园,形成集民族文化展示、博览、风情旅游、民族饮食、娱乐休闲、民族医药养生术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集群。同时将荣昌风雨桥、狮子山、利济门、滨江文化长廊、神龙山庄、白云洞、青龙洞、白云寺连成一体,使之成为城步乃至邵阳市一张不可多得的靓丽名片和独特品牌。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推进文化强县进程中,一定要找准加大开发力度与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结合点,以超常规的大手笔、大气魄、大举措,全力提升民族文化品位,加快将民族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实现民族文化与民族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加快实现城步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富民强县注入强大动力。(作者:阳望春)

  节庆-节庆网-中国节庆全国交流大会官网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