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闹元宵逛灯会 传统民俗再受热捧(图)

2014年03月04日 13:5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徐州2月24日电 (记者 朱志庚)眼下,有不少中国民众感觉年味越来越淡,除了吃之外没啥玩的。不过,蛇年元宵节之前,记者却在江苏徐州感受到了传统年味“玩”意浓浓。自2月22日开始,徐州马庄村举办了第二十七届元宵灯会,民俗表演、非遗展演、神农祭祀、大型花灯、传统面灯等特色文化项目让数万游客重温到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24日傍晚,记者驱车赶到素有“中国民俗文化村”美誉的徐州市马庄村。从310国道刚拐进马庄方向,就能看到火红的灯笼沿路指引进入村子。在村子南口,记者远远地就看到各式的特色民俗灯笼沿中心大道东侧从南向北绵延两三里地,十二生肖、花轿、八仙、西游记师徒、龙凤呈祥、各式水果以及家畜家禽等。有纸质的、木制的、布艺的、金属的等等材料不一,最惊奇的是自己儿时常见到的面灯在这里也有很多。直径两米多的牛皮大鼓被立在文化广场大门口配以搭起的生肖彩灯大门甚是醒目。

  随着夜幕的降临,花灯逐渐都亮了起来,五彩斑斓、惟妙惟肖,场面很是壮观。来自徐州城里的赵师傅一家祖孙八口人特意驾车子来这看灯,他说趁节假日一家人来这里感受民俗文化,自己和父母一起重温年轻时的快乐,也让孩子来逛逛灯会切身体会一下淳朴原汁原味的闹元宵民俗。一家人刚刚在一个一人多高的大“福圆”花灯前合过影,旁边两个“大花轿”花灯里传来了爽朗的笑声,原来几个女游客在体验坐花轿的感觉,于是,赵师傅的儿子拉着爷爷的手也要抢着过去上花轿。

  今年65岁的夏文英阿姨正在蒸制面灯,见记者来访,她停下活儿端起桌上锅盖大的圆形面灯介绍说,今年是小龙年,所以特意蒸出好多“二龙戏珠生肖聚会”祝福面灯来灯会上展示。老风俗讲究正月十五蒸花灯,要到二月二“龙抬头”才吃的。不过她说,旧时侯家里穷,父母在元宵节做了面灯要点一整个元宵夜还不能吹灭,小孩子们常常会围在面灯周围,偷偷用小舌头舔舐灯芯的豆油,一点一点的啃灯台。正说着,几个小孩围拢过来挤在面灯周围想看个究竟,夏文英赶紧拿出一个莲花面灯点上灯给他们玩,几个小孩子像接到宝贝似的端着跑开了。

  面塑摊位前聚满了人,摊子上挂着几个孙悟空、猪八戒等传统面人之外,还有喜洋洋、灰太狼造型。老艺人尹洪恩按照游客的要求低头专心地雕着新型的动漫人物面塑。间隙,尹洪恩说,以往只要有大型花灯会就会有面塑艺人来赶会,自己也从无锡刚刚回来,现在不论徐州还是无锡的大人小孩都很喜欢面塑,如今有大量年轻人也跟着他学面塑手艺了。

  大概10岁左右头戴虎头帽手挑纸质生肖灯笼的一个男孩引起众人注意。据75岁的民俗手工中药香包艺人的王秀英介绍,旧时侯正月十五打灯笼的时候,男孩子都戴过这种虎头帽一是取暖二来护平安,女孩子们要戴花也是祝福的意思。

  据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孟庆喜介绍,马庄村地处国家级湿地公园潘安湖湿地公园的西侧,属于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管辖,多年来,马庄村一直都有“中国民俗文化村”的美誉。自上世纪80年代马庄村创立了农民乐团后,西装革履的马庄农民操着铜管乐器走南闯北,先后赴省城进北京演出近5000场,四度“吹”进中央电视台,一次“吹”上央视春节晚会,还漂洋过海,一举打入意大利国际音乐节。自1987年开始的马庄村元宵节灯会,以后每年村民们都会自发举办,至今已经有27届,规模越来越大。因其丰富的内容、传统的民俗,已经被中华节庆协会命名为“中国最具创新价值的民族节庆”。(完)

  节庆-节庆网-中国节庆全国交流大会官网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