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庆喜:用文化装点美丽马庄

2014年03月04日 13:53  人民网

  原标题: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党委书记孟庆喜:用文化装点美丽马庄

  我们马庄村是苏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村庄,地处徐州市东北郊的贾汪区。在全国60多万个行政村中,比经济我们上不了“排行榜”,但是论文化我们就算得上“高富帅”了。多年来,村党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一手抓文化产业兴村,一手抓文化事业惠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奏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优美、和谐的田园交响曲。

  “吹”起来的文化产业

  马庄村有一张令人羡慕的“文化名片”——马庄农民乐团。1988年秋,我担任村书记不久便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投资3万元建起了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队。对此,当年的《新华日报》曾刊文“农民奏西乐,倾倒高校众讲师”予以赞誉。但“西洋景”却引来了不少人的质疑:“管乐队能吹出票子吗?”还有人直说:“孟书记就是不务正业。”面对质疑和反对,我没有退缩,因为我坚信,乐队虽然不能直接吹出票子,但乐队却能吹出高雅的情调,吹出昂扬的精神,吹出团结的力量,吹出胜利的信心。

  2007年,马庄农民乐团身穿我国56个民族的服装,参加意大利久里亚诺瓦市音乐节入场式。

  乐团后来的发展充分证明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马庄乐团成立20多年来,先后到厂矿机关、部队院校和农村各地演出1万多场次,观众累计达千万人次。2000年,乐团创造和演唱的“马庄在前进”荣获中国“世纪之声”歌咏大赛银奖。2007年4月,在意大利久里亚诺瓦市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节上,马庄农民乐团作为该市政府特邀的中国参赛团队,由我带队前往参赛。最后,马庄乐团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那一刻,我们这些来自中国农村的农民又激动又自豪。激动的是在异国他乡用自己的成果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自豪的是以自己的形象展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新农民的时代风采!

  马庄农民乐团自成立以来,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乐团演出收入也在逐年增多。“吹”出名气以后,全国各地慕名来参观的人很多,我们因时因地发展特色旅游,成为文化马庄的又一个亮点。我们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村庄生态环境,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目前,我们村已经具备了可为游客提供“吃、住、游、乐、购”一体化服务的软硬件设施,“苏南有周庄、苏北有马庄”的旅游品牌效应已初步显现。

  “投”出来的文化事业

  有了农民乐团为主体的文艺队伍,我们加大投入,优先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使农民文化有舞台,活动有阵地。2003年,我们投资80多万元建设了农民文化中心广场。去年,投入近3000万元修建的民俗文化广场,为村民的娱乐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成为马庄的新景点。

  为了满足村民公共文化需求,村里先后投资5万元建成了村级放映队,坚持每月免费为群众放映至少2场电影,凡是城里人能看到的片子,马庄人也能看到,彻底解决了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2000年,村里投资78万元建成了面积4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2002年扩建了书画院、荣誉室,完成了文化广场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另外,村里还建成老年、妇女、青年活动中心和图书阅览中心,创办了《金马简报》期刊和“金马之声”广播室。这些硬件的投入极大改善了村里文化建设的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从而使全村文化建设步入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马庄农民乐团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带动全村男女老少开展文化活动。村中周末有舞会、夏季有乘凉晚会、冬季有农民运动会,重大节日有庆祝活动,春节从初一到十五都有表演,元宵灯会、庙会更是搞得热热闹闹,有声有色;全村还普及了交谊舞、中老年健身舞、大秧歌、扇子舞等。同时为继承和弘扬民俗文化,在重大节日里有百人锣鼓、高跷、旱船、腰鼓、花棍、跑驴、舞狮、舞龙表演。全村百姓一年四季都能受到浓郁文化的陶冶。

  驱动双轮的“三驾马车”

  双轮驱动,带来了马庄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201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超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3200元,人均住房面积超过60平方米。多年来,马庄村无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发生,无封建迷信活动,无不孝顺老人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现象。而乐于奉献、建功立业、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则层出不穷。我们因此先后荣获了“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等30多个国家级荣誉。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抓住了三个核心:

  虚功实做,强力推进。我们做到文化建设有领导,有组织,有任务,有考核。我们成立了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我任领导小组的组长,村宣传委员任副组长,各村民小组组长、企业宣传员、党小组组长为成员。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宣传文化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全村的文化活动。领导小组每旬集中开会一次,部署文化建设工作和加强自身学习;每月公布一次各村民小组开展活动的积分,评出优劣,年终评出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宣传员”,并把各单位文化开展情况的总积分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以文育人,做到润物无声。无论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文化事业的发展,都要发挥出化人、育人的作用。20多年来,马庄村始终坚持做到:每天播放“金马之声”三遍;每月集体升旗一次;每月至少播放两场电影;每半月出版一期板报、画廊;每季度举办一次文化知识科学讲座;每年春节初一至十五持续举行农民运动会。

  激发群众创造和参与的热情。开展文艺活动,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是关键。以村里每年举办的夏季乘凉晚会活动为例,我们就坚持层层发动群众参加,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先是各村民小组举行选拔,选出的优秀节目再参加乘凉晚会,参赛节目一律由群众自编自演。开展晚会活动时,全村男女老少,有节目的登台表演,无节目的踊跃观看,场面十分热烈。由于长期的潜移默化和熏陶,现在马庄已形成了“国事家事人人过问,文化文明人人参与”的局面。

  (2013年06期)

  (《时事报告》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节庆-节庆网-中国节庆全国交流大会官网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