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呵护“中国名片”

2013年11月07日 11:32  桂林新闻网-桂林日报
蓝天、碧水、青山、翠竹让漓江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记者何平江 摄蓝天、碧水、青山、翠竹让漓江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记者何平江 摄

  ——— 桂林市保护漓江生态“接力跑”赢得世界喝彩

  近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为爱好旅游的朋友们评选出了15条最值得一去的全球最美河流。CNN在媒体内部进行了讨论、咨询了专家意见、调查了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并且网罗了相当数量的河流。最终,桂林漓江受到世界各国媒体、专家以及旅游者的一致认同,位列第14位,成为中国唯一入选的美丽河流。同时入选全球最美河流的还有亚马逊河、赞比西河、多瑙河和莱茵河、恒河、尼罗河、伏尔加河等世界主要河流。

  漓江——— 她所代表的意义和内涵早已超越了一条河流本身。她是桂林山水之魂,更是一张世界瞩目的“中国名片”。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及沿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科学保护漓江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漓江山清水秀生态美的双赢。”而为了让这张“中国名片”更加熠熠生辉,桂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说:“我们要加大对漓江风景名胜区保护力度,提升漓江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品质,实现资源科学保护下的可持续利用和漓江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每一处都是一幅中国水墨画”

  漓江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此次评选中各项得分为:风景获评5分,野生动植物2分,文化底蕴2分,冒险度1分,娱乐活动3分。CNN给予桂林漓江的评语是:“长江是中国最知名的河流,但是,人们往往更容易沉醉于漓江的美丽之中。乘船从桂林至阳朔游漓江,这一带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两岸的山峰伟岸挺拔,形态万千,每一处都是一幅中国水墨画。当然也有一些游客更倾向于在桂林乘坐传统的竹筏游遇龙河——— 漓江的一条支流,更加平缓宁静。”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唐代诗人韩愈笔下的百里漓江图。一千多年过去了,漓江作为桂林山水的精华,依然是一幅中国山水写意水墨长卷,她飘逸地穿过桂林城,沿岸奇峰叠翠、鸥鹭嬉戏,江面清澈如玉、舟楫往来。

  漓江流域有着多种多样且数量繁多的天然动植物,沿岸的大圩古镇、漓江渔村等古村落历史超过了千年,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属于独具地域特色的桂林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无论是乘坐游船饱览沿江美景,还是一叶竹筏静静徜徉在山水之间,抑或在漓江边徒步漫游,都是绝佳的体验。

  保护漓江生态“接力跑”没有终点

  漓江的美首先得益于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对漓江生态的接力保护。

  1960年,周恩来同志提议在漓江两岸种植凤尾竹,漓江边的凤尾竹最终成为20元面值人民币的背景。

  1973年,邓小平同志游览漓江时说:“如果你们为了发展生产,把漓江污染,把环境破坏了,是功不抵过啊!”

  习近平同志多次表示:“漓江不仅属于桂林人民,属于广西人民和全国人民,也是属于世界的,你们一定要很好地去呵护它。”

  光阴荏苒,桂林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但“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绿色政绩观”却从未改变,保护漓江的“接力棒”也一站站往下传。

  近年来,桂林着力做好漓江的综合性保护工作:持续实施漓江源头水源林保护工程、两岸绿化美化工程、两岸及水域环境保护工程、两岸富民惠民工程、漓江水域管理工程和景区旅游产品策划工程等科学保护漓江“六大工程”,以保护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投入1亿多元,对漓江5A级景区进行升级,并以此为提升桂林旅游软硬件环境的突破口,推动全市旅游业转型升级。针对干旱季节漓江缺水的问题,桂林市正在漓江上游建设三大生态防洪补水水库,确保漓江四季水量均衡。此外,在漓江沿岸县区普遍建设污水处理厂,推广无公害农业种植技术,从而使漓江干流多年来水质一直保持在Ⅰ-Ⅱ类之间,是全国河流中城市段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目前,漓江流域森林面积超过4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76%。

  桂林市还积极探索建立保护漓江生态的新体制、新机制。

  2012年1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部共九章八十一条的广西第一部综合性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为科学保护漓江增添了一道法律“护身符”。

  2012年11月,《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规划纲要》把保护漓江作为桂林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指出:“漓江是桂林山水之魂,保护漓江是实现桂林经济社会和旅游持续发展的根本。”

  当前桂林正在全力建设国际旅游胜地,为了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桂林市着手破解漓江景区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为了解决漓江景区管理难题,市委书记赵乐秦、市长黄俊华多次就提高漓江保护和管理水平作专题调研,研究破解管理难题的方案。赵乐秦明确提出,当务之急是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要明确执法主体、服务主体、审批主体、责任主体,解决“县区分段管理,部门多头管理”的问题,实行统一管理、高效管理、法制化管理、科学化管理、长效化管理。要遵循“人、地、资源和谐统一”的原则,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兼顾漓江沿岸百姓、游客、经营企业、政府等各方利益,特别是要增强沿岸群众的增收能力,让他们从保护漓江中真正得到实惠。

  今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复《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据了解,这是1982年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制定的首部总体规划,将对推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漓江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开发和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也为桂林市探索漓江管理新机制提供依据。

  为了更好地贯彻《总体规划》,今年10月,中共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工作委员会、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筹备工作委员会在漓江景区磨盘山游客中心挂牌成立,标志着漓江风景名胜区机构改革正式拉开序幕,漓江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漓江:五大洲游客心中的“醉美”

  漓江是一条闻名中外的旅游“黄金水道”,是桂林旅游品牌的重要标志,以漓江为代表的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闻名中外。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包括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克林顿,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印尼总统苏西洛等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要曾游览过桂林漓江,赞誉有加。

  “一个人一辈子至少要来一次桂林!”2009年11月,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塔勒布·瑞法依在游览漓江时,留下了这句脍炙人口的赞美。他由衷地说:“漓江景色真是太美了!这里不仅风光秀丽,人与自然也非常和谐,村庄、景观融为一体,散发出自然的美。漓江水非常清澈。这体现出政府对漓江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成果!”

  “我11次访问中国,却是首次来到桂林,没想到桂林山水竟如同仙境般美丽!”2010年5月,加蓬总统阿里·邦戈夫妇自踏上漓江游船舱顶甲板之后,有如被磁铁吸住一般连续驻足3小时之久,深深迷醉于漓江山水之间。

  2006年10月,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来到中国广西出席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他在游览桂林漓江的船上产生了创作灵感,创作了一首名字叫《宁静》的歌,并提笔写下了优美的歌词:“快乐的日子,在生命中不断循环,我与伙伴,共同度过那美好时光。”今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特意提到苏西洛总统与漓江的这段情缘佳话。

  据旅游部门统计,近年来,每年都有100多万中外游客游览如诗如画的漓江美景。2012年漓江景区接待游客150.92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39.13万人次。今年1-9月,漓江景区接待游客92.59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5.6万人次。从元首政要到黎民百姓,来自五大洲的游客们把桂林漓江这张“中国名片”永远铭刻在了美好的记忆里。(记者 刘倩)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