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庆阳人民致富的另一种选择

2013年09月06日 11:59  扬州网

  香包是庆阳一种特殊的民间民俗物品,其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绵、香料,就做成了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庆阳香包闻名遐迩,广受追捧。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在发展的过程中,庆阳香包走向了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同时,随着庆阳市民经济观念的转变以及人们对香包文化的热爱,很多市民选择以个体生产香包的方式来增加收入,西峰区温泉乡地庄村中七八十户人家中大概有7户从事香包制作,朱女士也是其中之一。

  出于个人爱好和补贴家用的目的,7年前朱女士就开始独立制作香包,她最初只是跟着村里的老手工艺人学习,后来就开始独立创作一些新的样式。她制作的一般是小型香包饰品,样式有小老虎、鸳鸯等,制作工艺精细,造型可爱。她制作的小老虎栩栩如生,细节处尽显动态之美。通常像这样的小老虎,她一小时能制作3个左右,制作费时又费眼。

  朱女士介绍,她一般在农闲时才制作香包,持续时间大概4至5个月,一年下来,制作香包的收益可以达到5000至10000元。除了制作香包,朱女士一家还有5亩田地种植着苹果树和玉米等作物。这5亩地曾是用来种植小麦的,但是收益十分有限。2年前,邻居们开始种植果树,收益较多,朱女士看到了经济作物的前景,就花了几百元买来了5亩地的苹果树幼苗,这两年投资了近20000元。苹果生长周期较长,朱女士家的苹果树将在2017年之后才能成熟,到时预计将为这个家庭带来每年50000元的纯收入。苹果树使这个家庭放弃传统经济作物,开始追求经济效益的开端。

  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朱女士一家,她丈夫常年在市区打小工,每天收入100元左右。她有两个孩子,大女儿19岁,在城市里有份较为清闲的工作,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朱女士说:“大女儿不愿意在家里工作,也不愿意做香包,做香包工序多而复杂且收益低。”朱女士另有一个16岁的儿子,刚刚初中毕业,供孩子读书并没有为这个家庭带来过多的经济负担。

  2011年,朱女士家花了10万元建起了两层楼房,每层200平方米,外观还算体面,内部装修比较简易。门前左边还建起了一间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小场所,能补贴家中的一部分日常开销。门前右边种着一棵香蕉梨,已经开花结果,等待成熟,旁边的菜地也为这个家庭节约了不少开支。

  朱女士一家依靠着多方面的经济来源,生活水平较之以前有大幅提高。而这个村里家家户户也在为经济收入而各处奔波。朱女士家房子的隔壁是她家亲戚,凭着在城里做家具买卖的收入,已经为自己翻新了好几间楼房,还在城里买了房,冬天就不在村里居住。

  地庄村前几年通过卖地取得了一部分收益,经村民分红以后,其他的资金用来修建冷库储存瓜果以扩大再生,获取最大利益。

  据村民介绍,该村可能在未来几年会有拆迁计划,这里的村民都希望通过多建房屋在拆迁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也希望能够到城市边沿生活。每一个在土地上辛勤耕耘的农村人都有一个关于城市的梦想。(作者:兰州大学浦丽娜、章虹、胡振华、管金娜;扬州大学彭亚娟)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