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当好清远发展的“桥头堡”

2013年08月27日 16:06  南方日报

  融入大市区,追赶珠三角,这是清新县委针对未来五年提出来的发展目标。从2004年开始,清新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7年居清远市前列,实现了“七连冠”。

  在此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清新县被划为清远市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和清远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清新县委、县政府提出,清新要当好清远发展的“桥头堡”,至2015年,清新县域经济将继续走在清远市乃至全省山区县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将显著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将明显加强。

  辉煌:经济社会民生得到大发展

  近年来,清新县以“一个中心、两圈两带、五个一批”为发展思路,基本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保和谐、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格局,促进了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通过深入推进工业进园区发展战略,清新县初步形成了“两圈两带”的工业格局。目前清新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0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有72家。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被批准为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并争取到省竞争性扶持资金1亿元,累计引进企业18家,建成投产13家。

  在过去的五年间,清新县累计引进投资项目315个,合同投资金额640.4亿元。海螺水泥、中粮集团等全国500强企业和宏全食品等上市公司先后落户清新县。

  在调结构、降能耗过程中,清新县工作成效显著。累计关停“两高一资”企业9家,完成了“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16%的目标。同时,清新县特别注重对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的引导,以及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力度。过去五年间,清新县投入技改资金2035万元,支持忠华、先导等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升级。

  通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清新县“四区五带”的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五年间,累计新增以水果、蔬菜为主打的农业产业基地6万亩。农业品牌创建工作也成效显著。五年间共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新创建国家驰名商标1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各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件,广东省名牌产品10个。在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下,清新县建成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0个。

  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清新县成功创建了“中国旅游强县”等12块旅游品牌。2011年该县接待游客600.3万人次,推算旅游总收入36.02亿元,继续稳居全省前列。

  商圈建设初见成效,盈家、天天乐、金五菱等大型商场相继开业,房地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五年间累计开工项目531个,商品房竣工面积318.9万平方米,销售收入95亿元。重点项目清远抽水蓄能电站推进顺利,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

  以落实省、市县“十件实事”为抓手,清新县大力发展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五年间,县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等民生事业的支出累计达到46.94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68.8%。

  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和绩效工资,提前一年完成“普高”任务。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工作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不断加强,成功创建为2011―2015年全国科普示范县。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城乡医疗保险工作成效明显,参保率达99.98%。五年间,累计补偿参合人员109.3万人次,补偿金额3.5亿元,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住房保障工作进展顺利,安排15户符合条件的家庭入住廉租房,262户低收入家庭租住公共租赁房,发放租赁补贴136户。

  转型:从“清新加工”向“清新制造”转变

  2012年是清新县站在新历史起点上的一年。抓转型、促发展、优布局、强基础、惠民生,将成为这一年工作主线。清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认为,应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来推动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做大做强品牌,推动“清新加工”向“清新制造”乃至“清新创造”转变。

  为此清新县要落实“五个必须”: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趁势而上,全力以赴保增长、促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本级财力;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调优产业结构,积极引进国外大企业、优质项目落户;必须深入贯彻主体功能区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必须创新社会管理,增强发展活力。

  抓重点项目带动是关键。今年,清新县将重点加快清新水泥二期、广英水泥三期、宏全食品包装三期、忠华棉纺二期、欣意电缆和龙湾环保工业示范基地等一批项目建设。强化政策导向,扶持培育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企业发展壮大。全力支持先导公司上市融资,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是未来产业布局的发展方向。通过扎实推进云龙工业园和清西工业基地“两大核心工业圈”建设,积极承接珠三角的先进制造业。按照生态化、清洁化的生产要求,把云龙工业园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新型陶瓷清洁生产基地,将陶瓷传统工艺升级改造成生产示范基地。

  旅游业要继续做大做强。随着佰合谷、清新温矿泉、桃源生态区、万里山、石湖花之海等改扩建项目的推进,将积极推动清新企业创“A”评“星”,拉长产业链条,扩大旅游消费。

  清新县不断加强在重点领域的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初步安排重点建设项目不少于53项,年度计划投资不少于20.03亿元。这些项目中,有国家投资项目7项,省投资项目15项,清远市投资项目6项,清新县重点项目25项。通过积极申报重点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清远市专项资金,激活了民间资本,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市政公用等领域投资。

  两型: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促“富民强县”

  清新县委、县政府确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对接大广佛、融入大市区、追赶珠三角,努力把清新县建设成为中国休闲养生及生态旅游名城、广佛清都市圈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转移基地与成长新区、清远大市区商务宜居新城。

  今年,清新县提出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目标的两型社会。通过不断完善节能目标考评责任制,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治污降耗、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工作。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核制度,努力实现排放总量和浓度“双控制”目标。

  清新县将通过深入开展生态镇、生态村、生态工业园区、绿色企业和绿色社区等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形成符合“两型”社会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保护好清新县的青山绿水。在加强环保建设方面,清新县将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和农业污染源的防治,继续深入推进滨江河流域综合整治。

  提高土地资源使用效益。产业发展重点放在用地少、效益高、创新多、结构优、能耗低、生态好的项目。进一步完善土地统筹管理制度,强化用地准入门槛,盘活闲置低效用地,切实抓好“三旧”改造工作,创新土地征用模式,扎实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农村综合改革是清新县2012年重点推进的一项工作。按照省、清远市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定位,清新县将明确各镇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制订适应区域发展的配套政策和绩效考核保障措施,加快促进农村科学发展步伐。同时,稳步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强化镇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数字看发展

  5年财政收入增长5倍

  初步预测,2011年清新县完成生产总值231.3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22.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60亿元,是2006年的6.2倍;农业总产值40.7亿元,是2006年的1.5倍。

  财政总收入23.5亿元,其中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5亿元,是2006年的5倍,年均增长37.9%,来源于清新县的税收收入达19亿元,是2006年的4.2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4亿元,是2006年的2.9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亿元,是2006年的4.8倍;清新县完成外贸出口总额6.2亿美元,是2006年的1.2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2758元和7373元,均是2006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5%。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刘俊 特约通讯员 丰志毅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