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提升城市民族风情旅游的人文内涵

2013年07月03日 16:17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写在第五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暨2012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之际

  第五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暨2012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简称“一节一会”)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12年一项大型文化活动,将于2012年11月18日至22日在凯里举办。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旨在挖掘弘扬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地区互助共赢繁荣,打造一个展览贸易相结合的盛会。

  “一节一会”主要活动

  ★第五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暨2012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开幕式文艺演出

  ★2012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

  ★文化旅游投资贸易洽谈会

  ★《银·秀》大型室内剧首演

  ★民族民间传统竞技活动

  ★第五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暨2012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闭幕式

  雕栏、画栋、鼓楼,走在凯里街头,充满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比比皆是。“有烟台的味道。”据说,一位领导到凯里市视察时说道。

  将凯里与美丽的滨海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烟台相比,证明凯里市有自己打动人的地方。

  其实,凯里市正是以民族文化来回答一切。

  今年29岁的陈琴是巴拉河边季刀苗寨的一名苗家女,2004年,当季刀苗寨被定位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点之后,她马上组织季刀村的妇女把自己最拿手的刺绣技艺开发成了商品。

  在她的带动下,目前季刀村已有33名妇女从事刺绣行业,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央视著名主持人杨澜等名人都参观过她们的刺绣。

  今年9月,凭着一手超强的苗族刺绣技艺引领村民致富,陈琴受邀参加巴黎时装周,向世界展示了苗寨服饰和文化。

  这位苗家女的经历正是凯里市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崛起的写照。

  如何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是凯里市近年来不断思考的重大命题。2010年,凯里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的意见》,以更新的思路、更高的视角,将凯里定位为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滨江旅游城市进行打造和发展。2012年,凯里市出台了《关于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全市生产总值的3.5%的目标。要深入挖掘整理苗族歌舞文化、服饰文化、芦笙文化、斗牛文化、饮食文化、医药文化、建筑文化、节庆文化等,将文化深度挖掘与旅游产品开发紧密结合,提升民族风情旅游的人文内涵。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更是凯里市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主角。凯里市在推进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上早已大手笔作为,曾成功举办和承办了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贵州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节、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巴拉河消夏旅游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在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上,将其演绎得风生水起。

  正因如此,“十一五”期间,凯里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09亿元,接待游客1088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15万人次,国内游客1073万人次。

  2011年全市共接待接待游客776.96万人次,同比增长56.8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2亿元,同比增长59.44%,接待海外游客6.84万人次,同比增长32.23%,创汇1684.12万美元,同比增长23.73%。

  今年1月至9月,全市旅游总收入完成136.8亿元,同比增长168.5%。

  由此可见,凯里市文化旅游产业正迎来一个加快发展的春天。

  构建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如何打造“立得住、叫得响”的旅游文化品牌,不断丰富和调整具体内涵,使其独具特色的原生态苗族文化享誉海内外,对此凯里市做了大量的工作。

  已成功举办13届的中国·凯里国际芦笙节给凯里市带来了巨大社会效应,使凯里市更加意识到了对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

  这几年,为了实施巴拉河苗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凯里市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2000多万元,主要用于三棵树镇南花、季刀、怀恩堡等乡村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和非物质文化保护。

  2007年5月来,“苗族芦笙乐舞曲”、“旁海翁项苗族堆绣服饰工艺”、“舟溪甘囊香芦笙节”、“马尾斗笠制作工艺”、“苗族板凳舞”等五个项目被列了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凯里苗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改造、修缮111栋传统民居,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历史遗物200余件。

  同时,“十一五”期间,一批身怀绝技的民间能工巧匠被人事劳动部门授予“高级工艺师”,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舞台,先后成立了好花红公司、仰阿莎公司、苗妹银饰公司、启凤蜡染厂、苗疆公司等旅游商品研发企业,产品涵盖银饰品、银画、根艺、布艺、扎染、牛角、食醋、茶叶、绣品、蜡染、草编等。

  另外,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凯里市正在加快民族旅游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各村寨群众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南花、季刀、麻塘、石龙寨、青曼、新光、朗利等村村民通过举办民族歌舞表演、开办农家乐和乡村旅馆、销售旅游商品等渠道找到了新的就业机会。

  “十一五”期间,全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民族村寨的旅游收入占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58.9%,从事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与从事旅游服务的比例为61%和39%,从事乡村旅游服务的农户2787户占总户数的18%,乡村旅游就业人数3973人,间接就业人员8480人,占劳动力的32%。乡村旅游开发带动了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全市民族旅游村寨实现了电视入户率98%,自来水入户85%,计划生育率100%,78%的农户已安装程控电话。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得到了实惠,通过经营“农家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倾力打造文化旅游“航母”

  当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凯里市发展的重头戏时,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开始建设或列入凯里市的建设规划。

  正在建设的凯里民族风情园建筑面积16.9万平方米,目前,已建好主体一期工程约8万平方米160栋具有苗侗特色的建筑,二期工程157栋具有苗侗特色的建筑、斗牛场、大剧院、芦笙广场等正在紧密锣鼓实施。在2015年前,将其打造成民族风情体验区、民族风情游览休闲区、民族文化观赏区、民族旅游产品集散地、民族餐饮聚集区、民族歌舞和体育竞技表演区。

  将建设:香炉山蚩尤文化园投资金额70000万元,项目规划建设面积337亩,分始祖纪念广场、蚩尤主题雕塑、蚩尤文化博物馆、苗医养生度假村、蚩尤后裔会馆主题酒店、国际蚩尤文化夏令营活动基地、旅游商品生产加工基地及登山风雨文化廊、生态旅游步道、苗族古建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年接待游客可达30万人次以上,可提供就业岗位460个,打造成为全球华人世界具有个性影响力的中华始祖圣地和集休闲观光、养生度假、民俗体验为一体的5A级旅游景区。

  龙井谷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发主要以优势资源“龙井泉”发展药浴,及休闲、饮食、民族风情、水上娱乐、康体、药浴、住宿、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区。项目投资估算为30000万元。

  为打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项目以三棵树镇季刀为起点,总长约30公里,对沿线旅游村寨进行升级改造,修建村寨生态连接旅游步道,恢复古驿道。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

  在巴拉河边的乌利、朗利开发民族村寨旅游建设项目,规划建设面积1公顷,新建旅游接待楼、刺绣楼、芦笙场、乡村旅馆等基础设施和绿色生态休闲农业、特色农产品及特色民族手工艺项目,项目总投资9593万元。

  在凯里市高速公路西出口建设民族文化园,规划面积44.29公顷,建民族风情旅游及休闲娱乐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

  致力品牌塑造增强文化自觉自信

  中共黔东南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黄远良在凯里市第八次党代会上说,凯里市城市个性要充分体现苗侗文化特色,力争每年举办1—2次影响较大的文化盛事,规划建设省内一流的博物馆、科技馆、书画馆、图书馆、歌剧院等文化设施,努力打造贵州省东部文化中心。

  今天的凯里市,除了强力打造中国·凯里国际芦笙节品牌外,还在被誉为贵州省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带的巴拉河旅游景区,对旅游村寨农家乐和巴拉河沿线度假村的厨师、餐厅、客房服务员进行全面培训,对旅游村寨进一步提升,促其品牌化发展,目的就是要把巴拉河打造成为展现苗族浓郁乡村田园风貌的3A级以上旅游景区。

  同时,出台政策鼓励外商和民间资本投入乡村旅游开发市场,给予农民小额贴息贷款方式开发“农家乐”,进一步刺激乡村旅游发展,使更多的农民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脱贫致富。

  在经过精心策划包装的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带,麻塘、季刀、南花、青曼、新光、朗利、腰罗等一大批深具民族文化内涵,突出民族特色,展示传统文化底蕴和个性的旅游村寨开始展现在人们面前。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怎么样把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让文化把旅游武装起来,凯里市多年来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这次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搬上舞台,打造了具有苗侗风情的《银·秀》这台剧。该剧将再现苗山之魂、侗水之韵;将以沉淀了诸多民族历史和文化信息的银饰作为主要创意元素,围绕一个“银”字,以“银”来体现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精髓与韵味。银原本只是一种金属,但却承载了苗族侗族太多的文化。该剧将作为一个产品,一个旅游点打造,形成一台常规剧并进行长期演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内涵。文化和旅游“形神结合”、“魂附于体”,不仅提升了旅游档次,增加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也催生了系列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

  第五届中国·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暨2012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的举办,有着以下几个吸引眼球的亮点,一是打造一台具有苗侗风格的大型室内歌舞剧《银·秀》。这台室内歌舞剧邀请了国内的知名编导团队进行编导,要把这台演出的水准做到国内一流,非常值得大家期待。二是要形成一个银饰刺绣市场。通过举办银饰刺绣博览会,在民族风情园这个地方能够形成一个市场,作为今后银饰刺绣的交易平台。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国内的四大名绣都要来参展,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以及一些企业,也要在此设点。所以以后游客到黔东南,不仅能够领略我们的民族风情,还能购买独具特色的民族商品,这也是这次“一节一会”要留下来的第二样东西。三是要通过这次“一节一会”的举办,带动凯里市乃至黔东南州的文化旅游设施建设。例如在旅游宾馆酒店建设方面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到明年3月份左右,将有3家五星级酒店可以开业,在建的还有7个五星级酒店,近年内能够形成10个五星级酒店的规模,切实改善凯里市的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总之,在展示银饰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和民族歌舞后,必将催生一些有形或无形的旅游产品,充实到原生态民族文化和旅游产品的“展柜”中来,吸引眼球,备受瞩目。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