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城演绎烟花三月新传奇(2)

2016年05月11日 11:41  扬州日报

  这一发展理念的革新,带来的是扬州大力推进城市公园体系建设,营造城园一体、城园共生的城市大园林景观,把整座城市都变为大公园。4月16日,15个生态体育休闲公园集中开放。至此,全市已有35个公园建成开放;到8月底,排入计划的61个公园将全部建成开放。

  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地理位置、齐全的配套设施、完备的健身功能、公益的服务理念,建在城市中间、24小时免费对外开放的公园建成一个火一个。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如此诗赞扬州,“绿杨城郭”因此成为扬州的代名词。如今,扬州人正努力赋予“绿杨城郭”新的内涵。

  “绿杨城郭新扬州”,这是当代扬州人给这座2500年古城留下的深深印记。进入新世纪以来,扬州连续实施四轮“绿杨城郭新扬州”行动计划,把一座城市建设成一个大公园,大大增强了城市魅力和吸引力。

  “绿杨城郭新扬州”,更体现了近年来扬州对“两古一湖”的大改造和大提升。扬州以“世界级”胸怀,追求“最扬州”味道,对瘦西湖景区进行了大规模扩容和提档升级,挖掘整理了万花园、宋夹城、唐子城,使蜀冈—瘦西湖景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景区、大生态中心,打造成能够代表中国园林最高水平、能够提供国际标准服务、能够得到国内外游客普遍赞誉的“世界级公园”。

  东关街,这条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古街,突出了“小街小巷、古色古香、原汁原味、市民市井”特色,已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街”,吸引无数国内外游客来体验扬州历史、人文、民俗、风情。

  古运河沿线旅游景点已被串联成线,开通了城区古运河水上游线路、瘦西湖—古运河水上游览线路,恢复或推出了卢氏盐商古宅、南门遗址广场、马可·波罗纪念馆、吴道台宅第等一批旅游景点。

  同时,扬州“一体两翼”城市格局不断完善,“东水西山一路连、南江北湖一河牵”的大旅游体系正在构建。马可波罗花世界、蝶恋花儿童乐园、捺山地质公园、奇瑞途居国际露营地……一个个新景点为游客提供新去处、新体验。扬州正在从“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游客量暴涨之时,扬州并没有沉醉其中,而是躬下身来不断自省,把人的感受放在最高位置,以旅游旅行者的需求为中心,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供标准化服务。扬州旅游展现出良好的秩序和服务,在游客满意度评价中获得极高口碑。

  扬州从国内外数百名报名者中公开招募了10名旅游体验员,任务就是“挑刺”。他们深度体验扬州吃、住、行、游、购、娱,并向市旅游部门提交体验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扬州旅游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随后,各相关部门闻风而动,开展行之有效的“拔刺”行动。

  现在游客来扬州,只需打开“寻美扬州”APP,就能规划好行程,享受全程贴身旅游信息服务。这样的智慧旅游服务在扬州已是“触手可及”。

  从二十四景之卷石洞天、西园曲水等相继免费开放,到特色文化休闲街区虹桥坊……在扬州旅游经济份额中,门票经济占比越来越小。一边做“减法”,一边做“加法”,减掉的是门票收入,增加的是惠及全市“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全产业链的更大收益。

  扬州大力加强城市旅游形象推广,整合特色资源,设计定位推广“(Find China in Yangzhou)扬州——最中国的城市”旅游形象。同时深化宁镇扬、长三角和国内重要旅游区域的合作,加入华东线,与香港、台湾、新加坡、首尔等境外重点地区结成联盟,加强重点客源市场的对接开发,吸引更多境内外游客来到扬州。2015年,扬州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5032.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0.71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了85.82%、95.24%。

  如今的扬州,就像一块经过“扬州工”精雕细琢打磨而成的世界级美玉,向世人展露出惊世芳容,真正变成了一座“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宜游”城市。

  一个园成就一个赛,天下的跑者来了

  “要坚持以跑者为本,分门别类、精准服务,努力让每一个跑者满意、满足。要确保扬马一届办得比一届好,确保办出名副其实的金标赛事,确保在全国同类赛事中永远做领跑者。”

  ——市委书记谢正义

  4月24日上午8点,一声清脆的发令枪响在扬州马拉松公园上空回荡,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名参赛选手,激情满怀地踏过2016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起跑线,尽情享受“金标扬马,跑者天堂”。

  21.0975公里的扬马赛道,从“古代文化”的大运河畔横穿扬州城,直抵“现代文明”的地标文化艺术中心。央视航拍高清直播镜头下,万福桥、马可波罗花世界、“双东”历史街区、瘦西湖、宋夹城、明月湖等扬州经典景观和高速的竞技身影、兴奋的参赛体验、满足的跑者神情,交融呈现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观众眼前。

  “车在园中走,人在画中游。”嘉宾主持、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在直播中感慨:“扬州是一座经得起航拍的城市。”

  一组实实在在的数据,足以令国内134座举办马拉松比赛的城市艳羡!

  比赛当日,《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光明网、《新华日报》……数百家中央、省、市媒体聚焦扬马;扬州报业传媒集团的全媒体矩阵报道,创下3小时“400万+”阅读量的巅峰纪录。扬马的影响力,仅仅是因为烟花三月的秀美景色,以及亚洲半程马拉松赛中唯一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的光环所致?

  欲探其因,不妨回溯扬马出生和成长的10年岁月。

  创办于2006年的扬马,是中国第7个城市马拉松,也是世界唯一以人名命名的马拉松赛。凭借“精神引领、文化立赛、凸显历史、融入城市”的办赛宗旨,以及“名城名人名赛”的创新定位,10年坚守和探索,扬马已成为融马拉松精神、鉴真精神和扬州城市精神于一体的国内顶级半程马拉松赛。2012年起,扬马连续4年获评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和中国田协金牌赛事,是目前亚洲半程马拉松界唯一的“国际金标”。

  扬马赛道分布着数十个历史遗迹,“唐宋元明清、从古跑到今”的路跑体验倍受跑者青睐,因而创下3.5万参赛名额6小时报满的纪录。今年3月1日,赛事报名启动,组委会向全球跑者郑重承诺:回归赛事本质,坚持以跑者为本,为跑者提供完善、贴心服务,努力让每一个跑者满意、满足。

  站在新10年的起点,集无数光环于一身、参赛资格一额难求的中国半程马拉松赛领跑者俯下身段,彰显扬州在坚守文化、开拓创新、转变理念上的改革勇气和宽广胸襟:一个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马拉松赛,其目的不仅仅止于通过赛事宣传城市,而是将发展理念重点放在向跑者服务、向品牌内涵提升、向大众参与度转变,进而回归赛事本质、专注打造体育赛事“国际语言”和影响力。

  看行动。由数十个部门组成的赛事组委会逐条疏理往年参赛选手的建议和意见,为初次参赛者提供赛前训练营服务,对12万瓶赛道饮用水和用于选手降温的喷淋系统科学配置,新增100台移动厕所和15辆存衣大巴,开辟赛事临时公交系统,安排专业医护人员全程接力陪跑、赛道全程免费WiFi。同时,4000名志愿者、1名志愿者服务8.5名跑者的数据均创下历史之最。

  看反响。“扬州就是一个大花园,在花园里跑马拉松,何等美妙”“组委会替我们把所有的事都想到了”“志愿者很专业,我们奔跑无顾虑”,除了开心、舒心、放心的普通跑者,扬马历史上第一位卫冕冠军埃塞俄比亚男子选手莫斯伊内特·贝伊赫感叹:扬马是我所参加的各类马拉松比赛中最特别的一个,秀美的城市、完善的组织水平、周到的志愿者服务、热情的加油市民,无愧于金标赛事的标准。

  看点赞。4月27日,《人民日报》以扬州为样本,推出“以人为本推进全民健身的思考”系列评论。《服务跑者 方能领跑》《体育休闲 便民为本》《鱼与熊掌 能否兼得》,连续三篇文章,介绍扬马坚持以跑者为本的理念,聚焦扬州推进体育休闲公园建设举措,评析扬州培育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提升公众文明素质、勇于承担公共体育产品从建设到维护的责任。

  一个奖怀念一个人,天下的文人来了

  “扬州人什么都可以没有,但是不能没有文化。‘朱自清散文奖’从无到有,影响不断扩大,进一步提高了扬州在江苏、在全国文学界的知名度,为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市委书记谢正义

  文化,是举世公认的扬州最具特色的城市标签。与世界遗产大运河同生共长2500年,汉唐清三度繁盛催生出的运河文化开放包容、璀璨夺目。烂漫的烟花三月、皎洁的二分明月,幻化为天下文人的精神向往和梦中诗境。

  “曾向无双亭下醉,自知不负广陵春。”有感于扬州的昌明文风,千年前,文章太守欧阳修站在蜀冈之巅如此喟叹。千年后,“烟花三月行,不负广陵春”则是当代文人发自内心的感怀。

  数十年来,扬州始终将文化作为城市之根、城市之本、城市之魂来定位,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精心培育。“十二五”期间,扬州更是将“以文化人、以文化城,人以文名、城以人兴”作为扬州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凸显对文化的尊崇与礼敬。

  一身傲骨的朱自清,是扬州近现代史上走出的文学大家。2010年5月17日,颁奖地永久落户扬州的首届“朱自清文学奖”举行颁奖典礼,天下文人雅士以散文的名义汇聚扬州,循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找寻文学风骨与学人精神。

  今年4月26日,声誉日隆、注重创新的第四届“朱自清散文奖”颁奖典礼如约而至。

  盘点四届奖项得主,可谓大家云集、文星闪耀。其中,既有张承志、阎连科、贾平凹、阿来等文坛巨匠,也有马未都、马伯庸等社会知名人士,更有蒋方舟、李娟等文坛新秀。特别是今年被海外华人公认为文坛领袖的九旬作家王鼎钧获颁奖项,标志着这一中国散文界最高奖项的影响力已遍及世界华人文化圈。而600多名文学爱好者赶往现场见证颁奖典礼,证明奖项不仅为作家关注,也在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中产生影响。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说:“扬州这座城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文化界同仁以及市民对当代文学张开胸怀,这种热诚的拥抱和接纳,是留给我最突出的印象。”《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说,扬州深厚的文化,古今源流不断的文脉和诗性,在发展和保护之间缔造着活力和平衡,已成为现代城市的典范。

  正如获奖作家们感慨的那样,“大师文脉绵长,后学受惠无穷”,每一次颁奖都是向先生的诚挚、诗意和富于公共承担、道义情怀的散文精神致敬,倍受鼓舞和鞭策,激励着自己以更丰满的文章提供真知灼见和新鲜的知识,回报养育自己的伟大文明。

  四届成长,“朱自清散文奖”成为扬州文脉传承和文化创新的新名片。而扬州锲而不舍地以文化人、以文化城,更是结出丰硕成果。

  文化博览城是扬州在全国的一项创新之举、特色之举。“十二五”期末,市区建成文博场馆120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文化广场星罗棋布,市民出门仅几百米即可就近参观游览,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2500年城庆之际,相继建成开放的史可法广场、阮元广场、扬中院士广场、吴王夫差广场等八大文化广场,将扬州的历史渊源、城市精神、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浓缩成一条主线,既凸显城市的人文精神,彰显先人先贤之德,也使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崇文尚德、文明优雅的习惯。

  “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是扬州的文化传统;“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则是扬州人的优良家风。多年来,扬州不遗余力打造书香城市,广为宣传“读书有福、读书传家、读书兴城”理念,多处设立图书馆和24小时“城市书房”,市民在开卷有益、读书传家、读书有福观念影响下,道德素质显著提升。

  节庆-节庆网-中国节庆全国交流大会官网

[上一页] [1] [2]

保存  |  打印  |  关闭